都来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都来小说 >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 > 第174章 三代青禾剑(求月票)

第174章 三代青禾剑(求月票)

第174章 三代青禾剑(求月票) (第2/2页)

“这附近店家,年租基本都在一百三四十灵石左右,此人完全是看我们两位筑基的面子,星铃也不好再压价……”
  
  阮星铃摇摇头:“我是在考虑……丹儿的筑基之事。”
  
  方夕一怔,望向丹器阁中忙碌的三人,也是若有所思。
  
  三人之中,王小虎就算了,灵根低劣,如今还在炼气中期被瓶颈卡死,基本没有指望。
  
  而阮丹比韦一汐大几岁,如今已经五十多岁,距离筑基的六十大限不远了!
  
  “丹儿与我一样,有特殊秘法能维持气血,但最好还是在六十岁之前筑基……”
  
  阮星铃道:“我这个做师父的,不能为她购买一粒筑基丹,便只能为她购买一件筑基灵物了。”
  
  方夕掐指一算,距离白泽仙城十年一度的大拍卖会也为期不远,不由一笑:“星铃手头可缺灵石?我这里倒还有两三千块……”
  
  “算我借你的,先签订灵契,借一千五百灵石吧……星铃还有些积蓄,加起来应当足够为这妮子购买一样筑基灵物了……”
  
  至于筑基丹,阮星铃倒是也想过,但凭借她的财力不可能拿下。
  
  唯一的指望,便是进入万兽山脉,然后狩猎二阶特殊妖兽,获得妖丹,然后请炼丹大师出手!
  
  好吧……这条路实际上异常凶险,纵然对筑基修士而言都是如此。
  
  倒是与方夕联手,阮星铃有一定把握,毕竟她深知方夕深藏不露。
  
  但此时稍微提起话题,方夕宁愿借灵石也丝毫不提去万兽山的事情,便可知道态度。
  
  阮星铃也是知晓方夕有多稳健的,为了一位弟子也开不了这个口。
  
  她并不知道,身边这位,就是一位能炼制筑基丹的炼丹大师!
  
  方夕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太好意思。
  
  看到阮星铃如此尽职尽责地为自家徒儿考虑,而他天天对那个叫自己大叔的半个徒弟,却是关注过少了。
  
  此时神识一扫,发现韦一汐修为在炼气八层左右,不由暗自摇头。
  
  此女如今年纪都过五十岁了,要在十年之内突破炼气九层与十层的关卡,时间已经相当紧迫。
  
  “方兄可是在考虑一汐筑基之事?”
  
  阮星铃蕙质兰心,扫了一眼便猜到什么:“丹儿如今已经炼气圆满,不必再打坐修炼法力,可以坐镇店铺,让一汐专心闭关,苦修法力……道友再炼制几炉适合炼气后期法力精进的丹药,六十大限之前,炼气圆满应当不是难事……唯一可虑的,就是筑基灵物了。”
  
  ‘这个其实很简单,我去大凉一趟,打几头妖王就什么都有了……’
  
  方夕心中腹诽一句,脸上表情却十分平静:“生死有命……这大道……无情啊!”
  
  虽然以他的财力,扶植一人筑基并没有什么,却也不会去当保姆的。
  
  毕竟,韦一汐只能算半个学生,又不是真正的徒弟。
  
  ‘罢了……全看此女造化吧……我也不点拨什么,全看她自觉,若是一心向道,能在没有我的帮助下,在六十岁之前修炼到炼气圆满,便给她一粒筑基丹……若自身无法在大限之前修炼到炼气圆满,便一切休谈……’
  
  他心中做下决定。
  
  人自助才有天助,老天不助他来助!
  
  若是韦一汐自己都没有筑基之念,又何必白白浪费资源?
  
  “哈哈……两位道友今日都在?”
  
  忽然,门口人影一闪,是化鹤老道!
  
  此时的他又换了一身灵袍,洁白的二阶法袍之上,有仙鹤灵动游弋,丹顶通红,鹤腿修长,看起来十分有意境。
  
  “原来是化鹤道友……这是又换法袍了?”
  
  方夕笑眯眯打着招呼。
  
  “哈哈……上次寻幽探秘,大有收获啊……发现一位前人筑基遗留的洞府,还有几件灵器,卖了不少灵石!”
  
  化鹤老道笑眯眯坐下:“这不是又来照顾二位生意了么?”
  
  在外探险的修士要么一贫如洗,要么机会到了,一次就可以发家,富得流油。
  
  这位化鹤老道,明显是后者。
  
  方夕也向黄沙道人、罗功等朋友打听过此人消息。
  
  发现这化鹤老道年轻之时也是自行冲击筑基成功的天才,后来一直做散修,未曾接受大势力的招揽,一辈子就喜欢寻幽探秘,对于修仙界历史颇为了解,因此每次出手都收获颇丰,也并没有什么坑害同伴的事迹传出。
  
  罗功言谈之间,还对方夕上次拒绝人家颇为遗憾,直说换他他便直接去了。
  
  方夕对此,也只是保持沉默。
  
  得他之幸,失他之命,已经坐拥金山,再去为几枚铜板拼命,是最愚蠢的事情。
  
  哪怕为此丧失一些机缘,也是可以接受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火影:我在忍界开创武道 大明公务员 穿成年代文男主的炮灰后妈 离婚后,前夫每天都想上位 让你收破烂,你收到传国玉玺? 全球灾变:我成了世界树 仙路长青 道君:从上品金丹开始 影视世界里的假道士 大明:开局剧透崇祯,重振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