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都来小说 > 心狐九变 > 第364章 玉荷

第364章 玉荷

第364章 玉荷 (第1/2页)

回转轩阁,灵风唤玉荷去了内室。
  
  他让玉荷坐在床上,自己坐去书案,和颜道:“玉荷,你与周小姐?”
  
  玉荷坐在床上,美靥怯懦,细声道:“老爷,婢妾父母亡故的孤儿,流浪在外的几乎病饿而死,小姐收留了婢妾。”
  
  灵风问道:“周小姐没说过几时接你走?”
  
  玉荷黯然道:“小姐走时没说,小姐是老爷的未婚妻室,婢妾身为陪房婢女,自然是老爷的人。”
  
  灵风心头异样,他曾奢望过与周雁儿比翼双飞,受拒后才去白河镇提亲定了婚。
  
  提亲的时候,他的心理情怯,患得患失的害怕遭到拒绝。
  
  时至今日,他回家探亲,突兀多了一位娇美姬妾。
  
  灵风看着玉荷。
  
  玉荷的眼帘垂视地面,两只白玉小手互握身前,娇小的身子惹人暇思。
  
  灵风忽的有了明悟。
  
  玉荷的姿容,竟然与文灵儿有六七分的相似,难怪初见,感觉似曾相识。
  
  灵风目光转向窗处,内心的情绪复杂。
  
  如此美丽温婉的小美人,他说不动心,岂非枯木顽石。
  
  他是个正常男人,虽然年龄属于稳重男性,但他的心理也就二十岁出头。
  
  心乱了,他暗叹,玉荷是他名下姬妾,世俗合法的伴侣,名正言顺。
  
  他的未婚妻白芸,如果认可玉荷是自己的姬妾,以后怎么面对白芸?
  
  “玉荷,我听嫂子说想纳你入房,你愿意吗?”灵风心情矛盾的问道。
  
  玉荷身子一颤,抬头惊惶的看着灵风,忽的身子前倾跪下,惶恐细语:“老爷,不要送了婢妾呀。”
  
  灵风一愣,忙起身道:“你快起来,我嫂子只是说过,我没答应。”
  
  玉荷美靥一松,细语:“婢妾谢老爷不弃。”
  
  灵风看着玉荷起身,他缓缓坐回去。
  
  他坐下,温和道:“玉荷,我一介布衣,兄长高官,你伴随我未必幸福。”
  
  玉荷细语:“老爷,婢妾不稀罕高门富贵,只求相伴老爷,平安的过一生。”
  
  灵风扭头看向窗口,稍许,道:“玉荷,你伴随我未必平安,难免忍受长久寂寞,因为我是修武者,回家的日子不多。”
  
  玉荷细语:“婢妾不在乎,愿意严守妇道的侍候老爷一生,只求老爷不弃婢妾。”
  
  灵风听了心头不欢,反而有了沉重感。
  
  如果接纳玉荷,也就接纳了一份责任,他不是无情无义的浪荡人,做不出始乱终弃的恶事。
  
  “玉荷,你仔细考虑十日,你要理智的抉择自己的未来,一旦抉择了没有回头路。”灵风表态,正色的提醒玉荷。
  
  “婢妾谢老爷不弃。”玉荷欢喜的回应,笑吟吟凝望。
  
  灵风被玉荷看的脸皮发热,反倒窘迫了,掩饰的起身道:“我去轩栏透透气。”
  
  “婢妾陪老爷一起去。”玉荷细声响应。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到外室。
  
  灵风见云青和雪竹,不自然的各立在左右床边。
  
  他知道两婢偷听来的,目不斜视的走了出去。
  
  伫立轩栏前,身边多了娇美少女。
  
  帝国律法规定女子十五而嫁,十五以上不嫁者交纳人口税。
  
  故而女子十三四未订婚的少见,玉荷的芳龄正是嫁人的花季。
  
  望着清池中的片片荷叶,玉荷娇小的身子,前倾趴在了石制轩栏上。
  
  灵风看着姣好侧影心生涟绮。
  
  他明白玉荷不肯离开他,应该非是一见钟情的爱慕,而是为了有个踏实的依靠。
  
  “玉荷,你喜欢清池的景色吗?”灵风温和问道。
  
  “喜欢。”玉荷细声回答。
  
  灵风一笑,说道:“玉荷,听我娘说你识字。”
  
  玉荷娇小的身子一颤,回答:“婢妾是识些字体。”
  
  灵风温和道:“玉荷,穷人家的儿女多数读不到书。”
  
  玉荷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细语:“老爷是想知道婢妾的来历吗?”
  
  灵风温和道:“想知道,但你可以不说。”
  
  “婢妾若是不说,老爷的心里会不会不悦呢?”玉荷看着清池细语。
  
  “不会,你的来历对我不重要,你不愿说,应该是有难言的伤痛。”灵风温和说道。
  
  玉荷细声道:“婢妾的来历,老夫人问了多次,因为婢妾不肯说,老夫人生气,可是婢妾的过去,真的是想完全的忘记了。”
  
  “那就不要说了,我以后不会再问。”灵风温和说道。
  
  玉荷细声道:“婢妾的来历不能瞒着老爷,老爷,我们去小石桥那里说话。”
  
  灵风点头,与玉荷一起去了清池湖腰的小石桥。
  
  小石桥上,玉荷细语:“老爷,您认为婢妾什么来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火影:我在忍界开创武道 大明公务员 穿成年代文男主的炮灰后妈 离婚后,前夫每天都想上位 让你收破烂,你收到传国玉玺? 全球灾变:我成了世界树 仙路长青 道君:从上品金丹开始 影视世界里的假道士 大明:开局剧透崇祯,重振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