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都来小说 > 三国之冒牌天子 > 第十六章 动手

第十六章 动手

第十六章 动手 (第1/2页)

“总算逃脱了。”
  
  段珪推搡着刘天走向张让,满心欢喜的在心里感慨一声。回想着这几个时辰所经历的辛苦,他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从一开始听到宫门外人声喧哗,再到紧随张让前去挟持何太后。何太后倒在自己剑下后,又跟着张让挟持刘天和陈留王在四处都有乱兵的情况下惊险逃出皇宫。直到这几个时辰的摸黑赶路。他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过了好几年似的。
  
  如今已经赶在追兵之前赶到小平津。他一想到再过不久就能够渡过黄河,从此逍遥余生,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兴奋之下,他不自觉的放松了对刘天的看管。
  
  刘天原本就打算在这种环境突起发难,为自己挣得一线生机。现在感到段珪的心绪有所松动,他立即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时,段珪不满刘天走得太慢,又一次用力推搡了刘天一把。刘天当机立断,借着段珪这一推,顺势惊叫一声向前扑倒。与此同时,他的左手飞快的探入怀中,紧紧的攥着那柄救命匕首。
  
  刘天这一惊叫,顿时引起了不远处张让的恐慌。小平津本是黄河一个重要渡口。几年前的黄巾之乱时,为了镇压黄巾之乱,这里更是置关戊守。常年都有一支兵马驻守于此。而刘天的惊叫声虽然不大,但是在这寂静无声的环境下,声音在空旷的平野上显得分外明显。
  
  “速速堵住他的嘴!”
  
  张让担心刘天这一声惊叫惊动守军,赶紧压低声音闷声提醒段珪。但是为时已晚。张让虽然刻意领着段珪,刘天避开戊所,但是想要安全渡过黄河,小平津却是必经之地。因此,刘天这声惊叫还是惊动了远处的守军。
  
  段珪听到张让提醒,赶紧拉着刘天的手用力将其拉了起来。同时,他另一只手飞快迎了上去,准备捂住刘天的嘴,防止这个给自己增加麻烦的小子再开口。就在这时,远处突然升起火光。与此同时,一阵人嚷马嘶伴随着习习夜风飘了过来。
  
  一听到这些隐隐传来的声响,段珪慌忙在手上加了一把力,准备给自己手上这个冒牌天子一点颜色看看。这时,刘天感到自己身体更快的被段珪拉过去,心里在刹那间奇异的冷静下来。在极度的冷静当中,他飞快拔出怀里的匕首,借势突然转身用力往后一窜。
  
  原本段珪就大力将刘天拉起来。现在刘天这一加力。顿时,刘天仿佛箭一般的窜到段珪怀里。这个突发情况,立时把段珪愣了一愣。仅仅片刻,他突然瞪圆了双眼,张着嘴,却说不出半个字来。
  
  在剧痛之下,段珪艰难的低下头。却看到跌到自己怀里的刘天同样盯着自己。在不甚明朗的月光下,他惊恐的发现刘天双眼中闪现着丝丝寒光。
  
  这样的眼神他已经看过很多次。能在复杂的皇宫里,他能够坐到中常侍这个位子,也没少做过暗杀挡着自己上位的对手的事情。等到他成功上位,这种活自然交给了自己的心腹。从这些心腹的眼中,他同样看过这种眼神。就像一个杀死杀父仇人的时候那种除之而后快的快意眼神。
  
  这一瞬间,段珪在剧痛之中,眼前仿佛走马观花似的浮现出自己从入宫开始,一直到坐上中常侍这个位置的经历。没等他回过神来,一连又是几阵剧痛分别从胸口,腹部等等各处传来。
  
  在接连剧痛之下,他意识飞快模糊。不多时,他只感到眼前一阵黑暗袭来。下一刻,他双目圆瞪,盯着远处的黄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那瞪得滚圆,却没有半点神色的双眼仿佛在无声的控诉自己为什么明明快要渡过黄河从此逍遥后半生,结果却仍然难逃一死。
  
  这时,刘天已经从极度冷静中脱了出来。他哆嗦着扶着段珪的尸首,任由段珪身上伤口流出的鲜血淌在自己身上,努力不让段珪倒下来。他同样被吓坏了。一开始巧之又巧的刺中段珪心口那一剑,直接把他的勇气给耗尽了。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还是一个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普通人。对于连鸡都很少杀的他来说。当匕首刺入段珪胸口的那一刻,他完全慌了神。感受着匕首入肉,继而传出的那“扑哧”一声轻响,他差点被吓得扔掉匕首逃走。
  
  好在段珪很快就低下头来。他那充满惊诧,疑惑,愤怒等等情绪的眼神,立即把刘天拉回到现实当中。
  
  一看到段珪低下头来盯着自己,刘天一哆嗦,赶紧眼一闭,手上的匕首又飞快的在段珪身上补了几下。无奈他现在的运气并没有刚才那么好。不过这也算段珪杀死何太后的报应。他这几下乱刺,平白让段珪多受了不少苦头。
  
  刘天虽然并没有像第一下那么干净利落,匕首直入段珪心脏,但是匕首始终是匕首。就算这几下称得上是拖泥带水的乱刺,也同样飞快带走段珪最后一丝生命。段珪身死,他也感到全身力气仿佛被人尽数抽走一般,浑身软绵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火影:我在忍界开创武道 大明公务员 穿成年代文男主的炮灰后妈 离婚后,前夫每天都想上位 让你收破烂,你收到传国玉玺? 全球灾变:我成了世界树 仙路长青 道君:从上品金丹开始 影视世界里的假道士 大明:开局剧透崇祯,重振河山